同时获马化腾、马云投资的医联冲刺IPO

2021-11-17 14:48:04

近日,路透旗下IFR引述消息人士称,內地慢病管理平台医联计划赴港上市,集资额约3亿至4亿美元(约23.4亿至31.2亿港元),现正与高盛就上市事宜合作。

医联隶属于成都医云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以医生社区起家,经过四年发展,逐步搭建起以患者为中心,覆盖疾病筛查、医生教育、诊疗服务、药品配送、金融保险服务、患者管理服务的慢病管理平台。

同时获得马化腾、马云资本投资

医联可以说互联网医疗圈中为数不多被追着投的公司,天眼查信息显示,目前已经历六轮融资。在2018年完成D轮融资10亿元之后,医联的估值已超过10亿美元。

医联也是极少数获得马化腾、马云资本投资医疗平台。2014年8月获得联创策源与PreAngel共投的天使轮融资,2015年2月获得红杉中国数百万美元的A轮融资,2015年9月获得由腾讯领投、云锋基金跟投的4000万美元B轮融资。云锋基金,是由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和聚众传媒创始人虞锋共同创立的私募股权基金。

在2017年12月6日,医联又获得了由中电健康基金战略投资,华兴新经济基金和老股东腾讯、红杉参与投资的C轮系列融资4亿人民币。

2018年6月,医联宣布获得10亿元D轮融资,由中投中财领投,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中电健康产业基金、华兴新经济基金等跟投。

医生资源是医联获得资本认可的重要因素,移动医疗的核心在于医生体系的建设。据其官网显示,这款APP已集结了全中国80万名医生,签约医生5万人,成为国内最大的实名医生平台,覆盖了肝病、糖尿病、HIV、肿瘤、肾病、心脑血管、儿科、精神心理、呼吸哮喘等多个慢病领域。

福布斯中文网曾高度赞扬:“在优质医生资源稀缺的中国,你可以培养更多的医生,也可以让现有医生的工作更加高效。王仕锐创办的医联项目做到了后者。”

从社交到平台

2014年,踩中互联网医疗风口的王仕锐择机创立了医联,王仕锐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八年制本硕博连读,哈佛大学研究学者。

对于社交产品,王仕锐算得上比较熟悉,大学期间,王仕锐就曾和人人网辞职的黄毅一起,创办了一款专做化妆品的社交APP“抹茶美妆”,在美国王仕锐也接触到ResearchGate、Doximity 、Figure1等相对成熟的医生社交平台后,便想着在国内也做一款这样的软件。

从美国飞往成都回国参加博士毕业论文答辩的路上,他花了3个小时便做了一份有关于医生社交平台的商业计划书,这便是医联的最初雏形。

王仕锐创办医联的初心,就是做一个医生的全方位服务平台,从纯粹的医生社交做起,给医生提供了一个病例分享、学术讨论、临床交流的地方,随后不断衍生出更多服务医生的内容。

不过医生社区并不是什么新鲜事,那时医生社区丁香园已做了14年、积累了百万医疗行业会员。

不过与丁香园侧重优质内容,而医联选择通过强社交、沉淀医生关系链,提升医生商业价值,并与那些从医院端、患者端切入移动医疗的公司区隔。具体到产品上,医联将自身定位确立为“实名医生平台”,医生可以社区内上传病例图片,帮助专业人士进行教学、诊断和学术交流等活动,并添加问答功能,是一个Instagram+知乎的社区。

为了获得核心医疗资源——医生,医联搭建百人规模的地推团队,通过“陌拜”等多种方式敲开医生的门。

整合医生资源后,医联开始与医疗机构连接,帮助民营医疗机构输送医生,盘活医生资源和民营医院资源,医联可以从中赚取一定的信息服务费,其最早收入来源是服务B端。“医联坚决不做直接面向C端的产品。”王仕锐认为,在C端市场上,微医、平安好医生、阿里已经做了很深度的布局,医联再去布局这一市场没有任何优势,与这些C端资源丰富的平台合作。

医生线下出诊需要的手术、诊疗的场所和设备,医联开始尝试寻找连锁诊所合作,未果。2016年,腾讯、医联、红衫等联合推出了企鹅医生,王仕锐出任CEO,开始铺设全科诊所。依托企鹅医生的线下布局,医联实现了线上医生资源、线下诊所的闭环。

2016年,医联的主营业务便转向慢病管理。随后拿到了互联网医院牌照,向患者提供包括在线问诊、线下出转诊、面诊、手术预约,在线开药和药品配送等互联网就医服务,不过,避免与渠道之间产生竞争,医联不论是在线上还是线下都走“B2B2C”的模式。

由于商业保险公司发展成熟,在美国,慢病管理平台主要由商业保险公司、企业雇主买单,而国内慢病管理平台盈利模式较为单一,主要供给端来看,大致可以分为医药电商平台、线上问诊、咨询等,与线上医疗平台一样,医联绝大部分收入来源更取决于卖药。

2018年6月,医联携手企鹅医生与叮当快药达成三方战略合作,加速布局药品流通领域,并打通“医+诊+药”服务闭环。同时医联开始连接药企和耗材商,满足药企对接患者的需求,由于处方药只能给医生,所以医联成为连接药企和医生的一个学术推广渠道。

医联平台侧重于慢特病药品,亿欧智库推出《2020年中国互联网慢病管理白皮书》互联网慢病管理在公立医院外的市场潜力巨大,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超2300亿元。

选择慢病管理除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之外,还有政策限制,2018年7月17日,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政策要求,互联网医疗,不能网上“首诊”,意味着互联网医院只能进行复诊,而 “慢病管理”恰好不需要“首诊”。

2020年8月,医联内部进行了架构调整,“医生经纪业务”升级为“合伙人制度”。“线上药品售卖”则升级为了“慢病管理服务”,目标成为“专注打造线上慢病管理平台”。

医疗行业是一个注重资源整合的慢行业,很难实现商业化方面的大跃进,与一些聚焦在挂号、线上问诊等看似比较轻盈的服务的移动医疗公司相比,也医联算是少数实现了上下游资源的横向、纵向整合的企业之一,但是渗透有限,医生资源也不是行业中最突出的,同时也面临着较大的竞争压力,慢病管理这个赛道,也是各大互联网医疗平台们争抢布局的领域,从1药网到京东健康,巨头纷纷加入慢病管理的竞争。公司上市并非易事,如何构筑起长期竞争的壁垒,成为医联需要面对的问题。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我们

隆化百科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体育健康、商旅生涯、投资理财、国际资讯、生活百科、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版权信息

隆化百科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可复制本站镜像,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邮件举报!